查看原文
其他

放弃互联网大厂数百万年薪,只愿成为一枚“教练式”妈妈! | 榜样父母

菁深圳 蒲公英家庭教练中心 2022-12-29


焦虑,已是一种都市病,尤其体现在父母身上。当教育孩子失去掌控感时,当与“别人家的孩子”暗战中遭受挫败时,当发现职场技能在家中无计可施时,每一位父母都成为一座孤岛。


我们坚信:家长的自我成长才是教育的原动力,将救赎寄望于外界并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我们似乎很少关注父母本身。


因此,菁kids深圳推出“榜样父母”栏目,我们希望采访到学习型并且关注自我成长的父母,他们就是身边的你、我、他,他们的故事或许会是父母焦虑症候群的一剂解药。


“榜样父母”第1期,让我们一起感受“教练式”妈妈的力量。


文 | 念念
图 | Summer、px
编 | 饶清


一部由郝蕾主演的电影《春潮》,讲述了三代人、两对母女,同在屋檐下却无声又痛苦地生活着。电影深刻呈现出,母爱也会成为一种伤害,而这其实揭示的是中国式家庭的众生相。


因为正如电影中表现的那样,我们没有“被培训”过的父母,当自己为人父母后,我们也不知如何正确地与孩子相处。


不久前我们认识了深圳一位教练式妈妈Summer,彼时的她在今年5月刚刚辞任互联网大厂几百万年薪的岗位,转型成为一名“家庭教练”,并创办了蒲公英家庭教练中心。


Summer在她的工作室


这位在深圳闯荡成家立业的重庆姑娘,在外人看来有着成功的光环。而比起外在的成功,她内心和精神的成长,拥有新身份后喷薄而出的勇气和热情,对原生家庭亲子模式的突破和对家庭教育的反思,更具有榜样的引领力量。


以下为Summer自述:


成为母亲后,

痛苦发现原生家庭影响力太强大


我生长在重庆,爸爸是退伍军人,所以爸爸扮演就是一位“权威式”家长。


我从小学习成绩特别好,小时候考考全校第一是我的常态,所以父母对我寄予厚望。但因为权威式的亲子关系,让年少的我很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交流和表达。


初二时我生了一场大病,因为不想耽误学习,短时间内注入了大量激素,后来病好了,但却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我的样貌和体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一个青春期女孩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我的性格从阳光、开朗,一下子自卑起来,成绩也没以前那么好了。


但是父母并没有太多察觉,只是责问我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是什么让成绩一再下滑。我们有过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亲子关系冲突:吵架、相互责备,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没有感受到家人对我的关爱。



后来我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哪怕最后录取的大学是985、211,我也能感受到到父母深深的失望。不过靠自己的努力,到四川求学、到深圳闯荡,一步一步走出了自卑,并且成家立业。但和父母的关系,成为我心中的一个心结,当时忙于工作的我,并没有找到打开心结的出路。


自己成为母亲后,我痛苦地发现,原生家庭的影响力量太强大,我必须要打开我的心结。这个痛苦的发现,源于我面对儿子学习成绩,那个失控的自己。


  Summer和儿子一起参加活动


我的儿子从小学习成绩就不是学霸,甚至跟我相反,在最开始教育他的过程中,我把之前未受的挫折都受过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学不会、学不好,而且渐渐地把学习当成看待他的最重要的评价因素。


为了让学习出“成果”,在他七八岁的时候,我经常带他在国内外旅行,想开阔他的眼界。但每次出游回来,我都会强制要求他做一个PPT,详细讲出他在这次旅行中的收获和想法,而且必须要有结构和逻辑。


我的朋友听说之后觉得不可思议,但我当时觉得每次出去都应该有一个outcome,PPT就是他的outcome。现在看起来很荒谬,但那时候觉得理所当然。



后来发生了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我发现,我的原生家庭里的亲子关系,延续到了我和儿子身上。有一次儿子考试成绩很差,我不仅把他的试卷撕了,还把他关起来狠狠地打。


儿子抱着我说,“妈妈你不要打了。”在那一刻,我觉得我已经失控了,我为什么如此关注孩子的成绩?这难道不是让我的孩子在重蹈覆辙我的过去?


那晚,我的内心极其痛苦。我选择反思,自己一个人在城市里漫无目的地走,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一定要改变!




与我的过去“和解”,

原生家庭成为了礼物


当然,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从“孩子主要看学习,学习主要看分数的狭隘中抽身而出,开始接触蒙特梭利、华德福、正面管教、父母效能等流派所阐释的教育本质和核心,并最终选择走在教练式父母的路上。


教练关于人的信念深深打动了我每个人是完整且本自具足的。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一切。亲子关系相互赋能的陪伴关系,是共同成长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不是孩子复印件出了问题,而是父母原件出了问题。


我参加了教练和心理学的系列培训和学习,获得了国际教练协会ICF PCC认证(Professional Certified Coach专业认证教练),成为正面管教国际认证讲师、清华大学职业生涯教练,创办了蒲公英家庭教练中心,督导了许多个需要帮助的家庭解决亲子问题,也陪伴更多的父母走在成为教练式父母的路上。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从更专业的角度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慢慢找到了自己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症结所在,并试着做出化解和改变。


Summer在百度时,和她的团队合影


大概是两年前,当时我已经在考虑是否是离开互联网大厂的时候了,职场多年的忙碌,我始终没有机会与自己的过去“和解”。在正式离开前,我把我爸带到了我的独立办公室,想让他看看女儿在事业上的成就,同时也想把积压已久的心里话都告诉他。


那是第一次和父亲坦诚相待,我的父亲在听完我的哭诉后也掉下了眼泪,这对一个军人出身的父亲来说,我知道是多么的不容易。


父亲也跟我分享他为什么觉得读书那么重要,是因为他小时候非常想念书的时候,家里穷没有机会上学,成为他一辈子的遗憾。所以他觉得他有重任,培养有学习天赋的我,也希望我来完成他未完成的心愿。


从这次沟通之后,我从以前紧绷而又缺少沟通的亲子关系中解脱出来。我的人生有了那种“心结”打开之后的豁然开朗,可以这么说,从职场精英转型做“教练式”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要感谢我的原生家庭,是过去的一切,促成了我现在的选择。


而且面对我的儿子,我也学会了寻找我的孩子问题背后真正的根源是什么。


儿子在学校虽然成绩上不是学霸,但他拥有着他独特的个性,很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互动能力。即便学校老师认为他在某些学科成绩上有所落后希望我们多施加压力,但我清晰知道避短的前提是先扬长,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发光点。现在,我跟儿子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好,他也非常骄傲,我是一位“教练式”妈妈。


不仅如此,整个家庭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包括孩子一起,我们全家讨论,确定家庭价值观:有爱有自由有陪伴,支持家里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每个人不为彼此活,每个人为自己而活。


我们希望家庭氛围是积极向上、有活力的,而在有爱有自由有梦想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有耐挫力去面对未来社会的挫折,才更有内驱力去思考和追逐自己想要,而不是说“因为我爸妈让我考大学”或者“考一个好大学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亲子关系的难题,

用“教练式父母”解决


而且在与更多的家庭有了接触之后,我发现家庭中很多问题是相通的,作为曾经受过伤的孩子以及现在具备专业资质的教练,我也带着同理心和专业度帮助了更多父母和他们的孩子。


1. 沉默失声的亲子关系,谁之错? 


在成为教练式父母学习的过程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件事是我的老师对我说:“你要允许自己不喜欢你的父母,至少是部分,可以吗?”


这句话一下点醒了我。在复盘我的原生家庭亲子关系时,我一下子放下了枷锁:哪怕我爱我的父母,但是确实有自己真实的情绪和自己真实的需要存在。承认这些情绪和需要,才能直面问题,才能真正和父母关系变好。而这种情形,其实不仅是发生在我的身上。



中国的孩子,从小背负了“孝”和“顺”的道德包袱,也是在父母很多的“应该”和“为你好”中长大。在这样的在亲子关系中,对父母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往往从道德层面和规范层面被自我压制,这反而是最不利于处理亲子关系的。


在我督导的很多案例中都有相似的情况。


常见的情况是孩子长期处在权威式父母的等级之下,很多次的表达都被父母一顿道理给拍回来,久而久之孩子就关闭了与父母交流的渠道,彻底与父母不再交流说话。


我用比喻来形容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像是一颗在生长的蘑菇,杆径很直很粗,自我生长力量和潜力都很强;一些强势的父母就像最上面的盖子,无意识用自己的经验、道理、自我认知在压制孩子生长的力量,所以孩子看上去很乖、沉稳、内敛,其实可能是孩子的生长力量并没有释放和绽放。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TA可能得不到来自家庭系统的看见和支持。甚至有些孩子说没有太多好朋友或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父母也教育到:学校是用来学习的,学习好了自然就会有好朋友。或者教育到: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自己有没反思下自己的问题呢?这样的孩子只能沉默和关闭沟通渠道,用反抗做为TA的表达方式。


所以,作为父母,本着平等心,除了学习成绩,真正去好奇去关注孩子:孩子在想什么?TA被什么困住了?TA在意和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是否能真的看到和关心孩子,关注孩子而不仅是一个事情或学习成绩本身。


Summer和她的儿子


2.孩子没救了,父母做了什么?


在成为教练式父母之前,我内心深处经常是不稳定的状态。因为小时候一直觉得父母对我的爱是用成绩换回来的。我时常会想,如果我学习不好会怎么样?我的父母还把我当作他们的骄傲吗?


成绩决定了家庭中的一切,这是目前中国家庭中普遍的现象。甚至我也曾用相似的教育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做了教练式父母后,我曾碰到过许多这样的案例。因为游戏前来的父母也不是少数,甚至一上来就说孩子“也许孩子没救了”,很多的担心,也有很多的嫌弃。


等我接触到孩子们之后,我发现好些孩子打游戏并不是父母口中的“上瘾”,而是他们的社交需求:小伙伴们的谈资。


而且我发现部分父母“过度”对待了孩子:一看孩子有打游戏的“苗头”,没做什么了解便各种担心、教育、恐吓,并直接没收了手机。


这直接与孩子的“社交”需求有了冲突,于是有些孩子便只能偷偷玩,如果被“抓现行”,说沉迷游戏算轻的,重的就是给孩子一个撒谎和不诚实的罪名。


在我与一些孩子接触之后,我发现很多孩子开朗、健谈,注重人际关系,而且能积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中,对别人情绪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非常强。还有的孩子,自己对游戏的思辨能力也非常的完整和辩证,自己都说需要有度,不能沉迷,反而是父母的不相信和监督让他们更想去突破和尝试。


我用自己发明的九宫格原理与父母进行沟通:“大部分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但人是有很多维度的,除了学习,还有自我认知、同伴支持、人际关系等等维度,这些维度都是相互关联的。


有时候学习不好,并不是学习本身出了问题,而可能是其它维度需要注意;学习不好也并不代表一无是处,孩子有自己在其他维度的优势,家长不能只盯着学习一条不放。”



想想曾经的我,正是因为单一维度的评价标准才造成了亲子问题,而我作为母亲,也曾经把成绩当作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在成为教练式父母的道路上,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太普遍了,因此更加迫切需要家庭意识到,并做出改变。


教练式父母就是从父母自己改变和绽放开始,只有父母意识到自己投射到孩子身上的焦虑和不安,才能从“控制型人格”中脱离,看到孩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才能真正的助力孩子。


  成为“捡海星的孩子”,

我想翻阅人生的高山


从开始接触教练式父母到正式辞职创业,我也经过了一轮成熟的思考。从一个职场新手一路打怪升级,做到了管理上百人的人力资源团队,如果说之前认为人生是一个攀爬金字塔的旅程,那我当时意识到不想继续这样,哪怕能到达顶端,因为那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我开始停下来思索,“我想要的是什么”、“我人生的意义和使命是什么?”、“我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我是不是在想要的状态活着?”这些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审视,才是人生最大的自由和意义。


我看过一本书叫《最好的告别》,书里有一句对我的影响很大: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都是生命圆满的标志,而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尽力达成这一点。


那时候我想到的是做家庭教育,团结所有父母,让我们自己绽放,才能真正助力孩子,而不是让孩子用一生来完成父母的心愿。那这件事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呢?很多朋友都说:在这个焦虑的社会,你这样很难也很不现实。我想用这个故事来回答我的答案。


一个小孩在海边走,发现海滩上有很多海星,于是他就一个一个捡起来,并扔回了大海。



爸爸问他,“海滩上这么多海星,你根本捡不完,而且谁在乎呢?”


孩子说,“可是被我扔回去的海星会在乎,还有扔回去的海星的家人会在乎。”


从大厂、舒适圈和光环中离开转型创业,我的使命感是在于完成自己生命有意义的一程,陪我儿子完成他的青春期,同时,我想让更多的家庭知道,父母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不过就跟“捡海星”一样,我和我们蒲公英家庭教练中心似乎能影响到的人群很有限,但每一个我们接触到父母和家庭,都会发生由衷的改变,他们会给我回应,肯定这件事情对家庭、个人,甚至社会的影响。这些鲜活的真实的生命和家庭,都成了我接下来生命意义的佐证。


Summer在深圳的工作室


作为教练式父母,我们希望父母要跟孩子建立爱的链接和陪伴的关系,因为家庭才是孩子的能量来源,在有爱、有信任、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孩子才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一切。


其实,每个人就像一个杯子一样,我们总是给自己杯子里加水,不停的给孩子杯子里加水,但水加满了会倒不进去。所以,除了加水,我们做为父母还要有意识让杯子变大要扩容也是同样重要的,要扩容我们自己。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没有扩容”的父母跟不上孩子的变化速度,会慢慢成为孩子的阻力,与他们一同成长,才能成为他们的助力。


-end-


想把爱传递到位的爸爸妈妈,欢迎跟随summer一起加入这段珍贵的成长之旅。全情投入5周,换来对全家都受益终身的爱的能力。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加入教练式父母五周成长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